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徐伟接受深圳卫视专访
12月3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国际合作司司长徐伟接受了深圳卫视记者的专访。全文如下:
深圳卫视:发言人好!感谢您接受深圳卫视的专访。习近平主席11月19日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时提到了他2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向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介绍了菌草技术,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我们也关注到,国合署今年举办了菌草援外20周年纪念活动,请问菌草援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是什么?
徐伟:很高兴接受深圳卫视的采访。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菌草技术国际合作,2001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推动首个援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今年9月初,国合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菌草援外20周年暨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菌草技术为全球减贫脱困和环境治理发挥的作用,要求我们要加大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力度,使菌草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菌草技术源于中国福建,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
中国对外开展菌草技术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目标,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为全球减贫脱困和环境治理贡献力量。目前,我们在13个国家援建了菌草技术试验示范中心或基地,利用技术合作的方式辐射带动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示范推广,通过270期培训班为106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多名学员。20年来,菌草技术向上万名农户提供了脱贫的技术,为数十万名青年和妇女创造了绿色就业机会。比如说,我们的专家在卢旺达通过“示范中心+合作社+个体农户”的传播体系,推广示范12个食药用菌种,在当地推动形成了菌菇年产量1500吨、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人民币的新兴产业。
菌草对外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70多年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理念的一个生动例子。菌草技术援助已成为中国援外扶贫的一大品牌。我们将继续多实施一些类似菌草技术援助的“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项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绿色、普惠、包容发展。
深圳卫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对外提供疫苗,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社会上也取得了积极反响。请您进一步介绍一下中国疫苗援助的有关情况。
徐伟: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迄今已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亿剂疫苗。今年全年我们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
当前,疫情仍在肆虐,抗疫援助仍在进行。近期,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再向东盟国家和非洲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助力地区国家提高接种率。我们将落实好习近平主席的承诺,并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我们开展疫苗援助以来,多国元首向习近平主席致谢,认为中方的宝贵支持和帮助是“患难见真情”的生动写照,树立了抗疫国际合作的典范。30多国的总统、总理到机场迎接、出席疫苗援助交接仪式并带头接种中国疫苗。他们认为,中国的疫苗援助是及时雨,是“隧道尽头的光芒”。
我们也关注到个别国家、媒体妄称中方通过疫苗援助搞“疫苗外交”,这样的声音只代表他们自己,代表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更代表不了国际社会。如果让他们去问问同中国开展疫苗合作的国家,问问那些接受中国疫苗援助的国家,中国是否通过疫苗援助谋取任何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答案不言自明,公道自在人心。疫情当前,与其无端指责提供真诚帮助的人,不如采取实际行动为全球抗疫合作作出贡献。
深圳卫视:说到西方对中国的误解,还有一些“老论调”,比如国外说中国给“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了“债务陷阱”、您认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调?您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徐伟:国际上有些人一直在债务问题上说三道四,指责中方利用对外援助搞“债务陷阱”,这完全是无中生有。债务问题成因复杂,有国际经济环境出现变化的因素,比如保护主义抬头、主要储备货币升值等,有的是陈年旧账,还有的是经济基本面出的问题,归咎于中方既不公平、也不客观。有的国家债务负担偏重,但主要是从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长期大量借贷,中国并不是最大的债权方。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终坚持量力而行。不仅是“量”中国的国力,而且充分考虑受援国国情,不做超越受援国发展阶段、不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事,避免有关国家承受过重的债务负担。如果受援国因为大量借债无法偿还,中国自身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说我们搞“债务陷阱”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确实,由于新冠疫情的暴发,非洲一些国家陷入了一些临时的困难。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G20成员中,中国的缓债金额是最大的,已经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缓债协议或达成共识。中国支持G20缓债倡议延期到2021年底,并同有关国家一道落实《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对于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中国同有关方一道,通过个案处理的方式提供债务减缓方面的支持。中国已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国家截止到2018年底到期未偿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国宣布免除15个非洲国家到2020年底的无息贷款债务。我觉得中方是认认真真的作出我们的贡献的。
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没有哪个国家因为与中国合作陷入债务危机的。与中国合作究竟效果如何,伙伴国政府和人民最有发言权。希望有关新闻报道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多做些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
深圳卫视:国内也有声音说,中国国内发展还不平衡,疫情之下国内经济也面临较大压力,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对外援助?
徐伟:开展对外援助与改善国内民生并不冲突,二者不存在相互“挤占”资源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开展对外援助时,中国政府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
正因为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的“朋友圈”才越来越大,我们的发展道路才越走越宽广,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才越过越红火。
深圳卫视:感谢您接受今天的专访。
徐伟:谢谢。
(来源: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