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资讯 NEWS

服务您的热线:010-84647718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会员动态

科瑞集团收购英国BPL公司

发布:信息部  来源:健康界  时间:2016-09-01 07:34:53

 

导读:来自中国的科瑞集团收购英国BPL公司,不仅昭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还体现了中国企业服务于全球健康事业的责任与担当。科瑞向上海莱士注入BPL资产是大概率事件。上海莱士有望迅速成长为血浆加工量超过3000吨/年的世界巨头。

       据BPL公司官网(www.bpl.co.uk)消息:BPL公司(Bio Products Laboratory Ltd.)在英格兰埃尔斯特里宣布,由中国科瑞集团(简称科瑞)控制的一个集团已经完成对该公司的收购。根据此前消息,科瑞支付的交易对价为现金8.2亿英镑,约合72亿人民币。这是继年初爱尔兰Shire公司320亿美元并购美国Baxalta之后,全球血浆制品行业的第二大并购案。

       BPL公司总部设在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埃尔斯特里,是一家有着60多年经验、英国唯一、全球前十的血浆制品企业,生产用于治疗免疫缺陷、凝血障碍和重症护理的三大类共14种血浆制品,目前血浆加工能力约为650吨/年。其美国分部拥有34个美国浆站,采浆量约2000吨/年,位居全球前五,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血浆供应商,除供BPL加工之外,还向Biotest等血浆制品企业提供原料血浆和特免血浆。

       来自中国的科瑞集团,是A股上市公司上海莱士的实际控股股东之一。参考上海莱士并购郑州邦和、安徽同路的套路,根据上海莱士制定的“内生增长为根基、外延发展为跨越”的战略方针,推测科瑞很可能将持有的BPL资产注入上海莱士。注资完成后,通过国际、国内资源整合,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海莱士每年采浆量或将很快超过3000吨,长期以来制约中国血浆企业做大做强的原料血浆瓶颈迎刃而解——BPL在美国采集的血浆多到用不完,但也不能运回中国加工。为此,科瑞将向BPL追加1亿英镑投资,支持其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届时,中国血浆制品行业第一个“航空母舰”级企业将正式亮相国际舞台。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事件

       证明血浆制品的市场化供给模式

       现在的BPL公司,原为英国卫生部下属国有独资企业,名为PRUK(Plasma Resource UK),负责向NHS(英国国家健康保险制度)供应血浆制品。PRUK由BPL(血浆制品加工厂)和DCI(英卫生部在美国设立的单采血浆公司)两部分组成。2013年,DCI在美国设有32家浆站。

       2013年8月,英国卫生部宣布PRUK私有化,将80%股权售予贝恩资本,仅保留了20%的股权。随后,贝恩资本对其进行了内部整合,不再使用PRUK名称,将DCI公司调整为BPL下属的血浆事业部,并向BPL追加投资5000多万英镑。当时,PRUK私有化引起英国舆论一片哗然。许多知名人士纷纷出面谴责,称此举必将侵占NHS宝贵的资源,危害英国福利社会。理由是以前PRUK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国有企业(英国国企如此),但新的私人控股股东必将追逐利润。

       英国社会的反对是可以理解的。众所周知,英国是蒂特马斯的故乡,蒂特马斯正是以英国血液管理为模板构建了一整套被奉为圭臬的伦理价值体系,坚决反对金钱涉入人血的采集、加工、分配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可以说,PRUK的私有化,是“彻底背叛”了蒂特马斯。

       事实无疑是最好的回应。在贝恩资本接手的三年里,英国血浆制品市场价格并未出现明显波动,但“通过投资于人力、产能和研发,BPL实现了推出新品种、新开两个浆站、销售收入增长58%、扭亏为盈”的佳绩。目前,BPL公司的制品已经进入了45个国家。其CEO约翰·帕金斯自豪地说:“BPL重新成为一家成长型企业!”可以说,贝恩资本对PRUK的私有化改造,在相当大程度上打消了英国社会对血浆制品供应系统私有化的各种顾虑,为中国企业此次收购行动奠定了基础。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国。曾经高举“自愿无偿献血、非盈利加工血浆制品”大旗的国有企业LFB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引入市场机制:先后在德国、奥地利、美国设立单采血浆站,以补偿形式开展单采血浆(25欧元/次,或20-30美元/次),然后面向全球竞争性市场供应血浆制品。

       此前,英国、法国都将血浆制品作为全国性公共品进行管理,以自给自足为目标,都选择了非盈利供给模式为实现手段。显然,全国性公共品视角有一定局限性,非盈利供给模式并不适合血浆制品,现在两个国家都选择了改弦易张。

       血浆制品的出现,使得人血的科学利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可以方便地被携带到人类能够踏足的任何一个地方,使得血浆制品供应与临床用血的本地化供应迥然不同,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全球性公共品的特征。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血浆资源,向全球各国提供更为充裕、安全的血浆制品供应,目前看来,市场供给模式是一个更佳选择。

       蒂特马斯于40多年前构建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实践,迫切需要创新与发展。从PRUK私有化,到中国企业收购BPL,正是血浆制品供给市场模式的一个绝佳研究案例。对于深陷原料血浆短缺困境的欧洲多数国家和许多新兴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国更应负起责任

       冲破血浆瓶颈、走向世界的上海莱士很快将发现国际、国内血液管理制度的巨大差异:

       1、回收血浆和单采血浆,都可以生产血浆制品,只要能够溯源;

       2、在美国、德国、奥地利、捷克和匈牙利,想在哪儿设立浆站就能在哪儿设立浆站,没有行政干预,没有户籍限制,只要能通过验收;

       3、血浆、组分和制品原液,都可以转让加工权,最大限度挖掘血浆中蕴含的价值,只要做好记录、保证溯源;

       4、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因子,都能够全球销售(我国只允许进口白蛋白),只要符合质量管理规范、检测合格。

       再反过来看咱们的血浆制品短缺问题。长期持续的原料血浆短缺,曾被有些人解释为中国传统文化束缚、国人缺乏奉献精神、国人道德素养不高等等主观因素。事实上,我们可能从未认识到血浆制品至少应当作为全国性公共品加以管理,而是设置了许多人为的障碍——由于前置审批和浆站设置地限制,目前仅有10%-15%的人口被允许献血浆,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献血浆救人命的资格;临床用血产生的回收血浆,宁可废弃,也不允许加工成血浆制品;血浆组分、制品原液,宁可流进下水道,也不允许企业之间调拨……

       以上人为障碍没有打破之前,妄言中国传统文化制约、国人奉献精神欠缺、国人道德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了血浆短缺——说轻点儿,这是不负责任的托词;上纲上线一点儿,这是对民族传统的诋毁,对文化自信的破坏。

       子曰:里仁为美。一个不能有效组织国内血浆捐献和制品充足供应的国家,很难形成文化自信,很难赢得他国人民真心认同。

       为了解决血浆制品供应短缺问题,英国不惜“彻底背叛”曾经引以为傲的蒂特马斯,以全球公共品视角和市场供给模式创新发展,这种决心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首先应该确立满足广大患者对血浆制品需求的目标,人命关天;在此基础上,追求实现自给自足,不应一直从国外吸血(目前60%的白蛋白依靠美国血浆);更进一步,应该把血浆制品作为全球性公共品,考虑崛起后的责任,努力向那些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供应血浆制品,挽救他国人民生命。

       科瑞收购英国BPL,代表了中国资本和产业走出去,可喜可贺。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代表中国人民“爱心、生命和希望”的血浆和血浆制品也能走出去,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联系电话:010-84647718
  • 联系传真:010-84648565
  • 联系邮箱:office@ciccps.org
  • 联系地址: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备案号:京ICP备14018105号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电话:010-84647718|传真:010-84648565|邮编:10003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