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资讯 NEWS

服务您的热线:010-84647718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商会动态

[国家风险热点追踪]2016年8月

发布:信息部  来源:CICCPS  时间:2016-08-23 09:02:26

       澳大利亚政府叫停中资企业电网收购项目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科特•莫里森近日宣布,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否决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香港长江基建集团收购新南威尔士州电网99年租赁权的竞标。对此,中国商务部和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近期做出回应,对澳洲电网项目一事表示“高度关注”,并称“这种决定存在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积极性”。(环球网)
       点评: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频频遭遇国家风险影响。澳洲电网(Ausgrid)位于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供电范围覆盖该州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澳大利亚最大的电力输送网络。按照此前规划,中国国家电网和长江基建将以超过100亿澳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50.4%的股份,获得99年的控股权。然而上周四,澳大利亚财政部长以“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阻止两家中企竞购。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澳大利亚因国家风险因素导致投资受阻:今年4月份,澳大利亚政府同样出于国家安全理由叫停了中国企业对基德曼公司旗下养牛场的收购计划。
       中国企业在澳投资遇挫与澳大利亚近期民族主义情绪和保护主义思潮兴起密切相关。未来中短期内,澳大利亚国家风险水平存在上升趋势,中国跨境投资者需高度关注和防范相关风险。受铁矿石外部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压力加剧、失业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情绪和保护主义思潮兴起,具有民族主义色彩和保护主义政策倾向的政党在议会的力量扩大。在7月刚刚结束的联邦议会选举中,执政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最终只获得150个众议院席位中的76席,勉强保住执政地位;而在参议院76个席位中,执政联盟仅获30席,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较浓的小党派和独立候选人力量壮大,达到11席。受执政联盟力量下降和保护主义力量上升的影响,预计未来中短期内,澳大利亚国家风险水平存在上升趋势。中国跨境投资者需高度关注和防范相关风险:投资前应将国家风险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考量,对澳大利亚国家风险状况进行充分的事前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预案;在投资和运营的过程中注意“在商言商”,避免卷入东道国政治斗争;还可以通过与本土或第三国企业合作、尽量避免追求控股权等方式减轻澳大利亚政府的疑虑。

       巴基斯坦接连发生恐怖袭击
       当地时间8月11日上午,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一家医院附近发生路边炸弹袭击。路透社援引巴基斯坦医疗部门负责人的话称,共有13人在袭击中受伤,其中包括4名安保人员。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宣称制造此次袭击。这是4天来发生在奎达的第二起炸弹袭击事件,当地时间8日上午,奎达市一家医院遭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70人死亡,另有112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均宣称制造了这起袭击。(21CN新闻)
       点评: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安全局势最为严峻的地区,分离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纵横交错,是导致其恐怖袭击频发的重要原因。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面积最大、人口最少、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同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与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相比,俾路支省长期处于巴基斯坦政治经济活动的边缘地带,一直试图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与更大的自治权,但备受压制。因此,该省反政府情绪高涨,分离主义势力强大,存在着俾路支解放军、俾路支共和军等分离组织,长期策划实施恐怖活动,并对政府在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破坏。另外由于地处三国交界,俾路支省民族与宗教成分复杂,活跃着以塔利班、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为代表的多股极端宗教势力,频繁对平民、宗教少数派、以及巴基斯坦军政目标实施恐怖袭击。巴基斯坦政府军曾多次对俾路支境内各路武装力量进行清剿,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恐怖主义事件仍时有发生。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巴基斯坦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俾路支省西邻伊朗,北接阿富汗,南濒阿拉伯海,内设瓜达尔港、瓜达尔国际机场、东湾快速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离主义势力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围绕俾路支地区开发问题存在较深矛盾,外资项目频频成为前者攻击的目标,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人员的重大伤亡。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声称该国安全形势整体好转,表现在恐怖袭击次数以及伤亡人数的大幅减少,且巴基斯坦军方派出一支万人部队,专门保护在沿线工作的中方人员,但俾路支省近期一系列恐袭事件表明,当地武装力量仍有能力实施大规模恐怖袭击,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应当该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及持续关注。

       肯尼亚青年冲击中国企业营地打伤中国工人
       8月2日,肯尼亚纳洛克郡约200名当地民众冲击由中方企业承建的内罗毕至马拉巴铁路一期工程第五标段营地,造成13名中方工人和1名肯尼亚当地记者受伤。其中中方工人3人轻伤,10人轻微伤。据肯尼亚《民族日报》报道称,冲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当地青年不满中企不重视当地人就业,要求得到雇佣。实际上,仅该企业在肯承建的一个单项项目就已经累计雇佣当地员工达3.9万人,在岗当地员工2万多人。发生暴力事件的项目工程仍处在施工准备阶段,员工超过90%都是当地马赛族青年,不管是技能岗位还是非技能岗位,基本都会雇佣当地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就业。(环球网,澎湃新闻网)
       点评:肯尼亚当地居民指责中国企业未提供充足就业岗位有失偏颇,当地的高失业率、族群矛盾以及对利益分配不均的疑虑是激发冲突的主要原因。第一,高失业率加剧就业岗位竞争。据肯尼亚阿加汉大学东非学院调查,2016年初肯尼亚青年失业率高达55%,全国失业率预计超过40%,高失业率凸显就业岗位的稀缺性,加剧就业竞争。第二,部族矛盾与部族内部派系之争波及项目运营。部族矛盾一直是影响肯尼亚政局稳定的痼疾,如果中国企业在项目分包、就业机会分配等领域不能兼顾当地各部族或同部族各派系间的利益,就可能会引发当地民众的不满。第三,当地社会对外国投资所创造收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存在疑虑,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当地被接受的程度。受西方国家“资源掠夺论”、“新殖民主义论”等负面舆论的影响,非洲国家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中都存在少部分人,认为中国作为大国,从中非合作中获得的收益要远大于非洲国家,因而产生心理失衡,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和容忍度有所下降。
       引发肯尼亚冲突事件的风险源头之一是一些不实舆论,属于非传统安全中的舆论风险,而中国企业在风险预判、对外宣传、深化“属地化”战略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对助推了风险的发生。从国家风险的特征来看,此次风险事件并非直接来源于肯尼亚政治、经济、法律、营商环境等一般风险要素,而是随着“未提供充足就业机会、未得到合理补偿”等不利舆论的逐渐发酵,最终引发冲突,属于舆论风险的范畴。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在风险预判和规避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在冲突发生之前,已经发生三起针对中国企业的围堵和抗议事件,但中国企业仅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采取强制手段予以处理,未与当地居民有效沟通,可能也没有意识到后续可能激发的风险。其次,中国企业严格执行当地的用工条例,提供技术培训,却不注重对外宣传,树立正面形象,使得不实舆论蔓延,助长了当地社会的不满情绪。最后,“属地化”战略执行不到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所欠缺,更多地依靠走“上层路线”,未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总之,在防范舆论风险等方面,中国企业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中债资信国家风险团队

  • 联系电话:010-84647718
  • 联系传真:010-84648565
  • 联系邮箱:office@ciccps.org
  • 联系地址: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备案号:京ICP备14018105号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电话:010-84647718|传真:010-84648565|邮编:10003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