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资讯 NEWS

服务您的热线:010-84647718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新闻快讯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主要路径

发布:信息部  来源:搜狐财经  时间:2016-05-16 08:23:45

       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算起,民营经济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坎坷历程。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从外部条件来讲,主要是政治、社会、经济、市场等大环境的改善和政府的政策呵护;从民营经济内部来讲,人们不断增长的致富欲求是其内生的根本动力,而资本的积累、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的衰败、新型产业的诞生等则是民营经济不断发展的永久的持续的驱动力,各种合力共同推动民营企业不断地转型升级。

       一、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些基本概念

       “经济转型升级”是由“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复合而成的。前者具有双重的涵义:一是指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更新,二是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体上是指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者从宏观上特指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过程;从微观上特指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的过程。

       对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从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来理解。转型,就是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包括转行和转轨,前者表现为企业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换,后者表现为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转变。升级,就是企业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即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位置的提升,一般通过创新和整合来实现。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是同时进行的,就是企业在转型的同时伴随着管理、技术、工艺、产业、产品以及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创新和提升,从而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既是企业发展内在的要求,又是企业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

       (一)国内外环境变化迫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自2008年9月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营环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阶段,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将会为民营企业创造广泛的服务业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资金困难、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因素,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某些周期性行业发展环境发生改变,如从2009年开始火热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渐渐变冷的迹象,开发商及时转型到其他行业寻找新的商机,或者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策略,以规避房地产业可能出现衰败造成的被动。

       (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国际经验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发展模式开始从依赖要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管理转变;亚洲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也开始加速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2011年超过5000美元,今后我国将处于人均生产总值向1万美元跃迁的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这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时期,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要求加快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多为传统产业,企业管理多为家族式管理,主要依赖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竞争和个体分散竞争,基本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严重制约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制约了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和效益的提升。当前一些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突出表现为“两难”,即融资难和盈利难,“两难”的外因是“两高”,即成本高和税费高,内因是“两低”,即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含量低。因此,转型升级藉以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化解高成本压力

       从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价格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价格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工资成本上升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福利获得低成本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民营企业只有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才能够消化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

       (五)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些存在严重发展困难的民营企业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企业落后的产业形态已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不转型就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当前某些传统的民营企业的转型是生存倒逼之下的转型。只有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民营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遵循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即产业间转型升级和产业内转型升级。产业间转型升级就是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从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转变。产业内转型升级就是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是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其升级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的路线;一条是指从OEM(贴牌生产)—ODM(自主设计生产)—OBM(自主品牌生产)的线路。

       根据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涵盖转行、转轨、创新、整合(企业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概括如下:

       (一)转型可分为转行与转轨。转行的主要内容有:主业不变进入新行业;主业转向新的行业,但仍保留原行业;退出原行业,完全进入新行业;在本行业中向上游产业延伸或向下游产业延伸;从制造业领域转向服务业领域等;转轨的主要内容则为企业类型转型、商业模式转型、进入新的市场、管理转型、创业者自身转型等。

       (二)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看,企业产业升级一般包括:流程的升级、产品的升级、功能的升级、链升级以及从OEM—ODM—OBM升级。流程的升级就是工艺的改造、新技术的引进;产品升级就是从低端产品做到高端产品;功能升级是指企业从开始做制造为主,往前后两端延伸,前面搞研发设计,后面搞营销品牌;链升级,就是企业突破了原来的价值链条,转到一个新的价值链上去。

       就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一是审时度势,走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之路。某些传统产业或已经出现衰败迹象的周期性行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前景,全部或部分转向新型产业,如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股份制转型升级之路。对仍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要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资本为纽带,吸纳和集中分散的社会资本,组成规模较大、具有产业龙头性质的股份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使企业股东成为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

       三是提升民营企业内生价值,走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之路。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主要包括:1、由经验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2、由家族式管理转为专家团队型管理,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团队;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以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四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具备强大竞争能力的关键是自主技术创新。因此,有条件的企业,要在企业的财务预算中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企业要引进适合本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不惜成本引进新技术,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同时,民营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集中力量,做好主业,创造品牌,永葆品牌优势。企业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用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投资和各类基金,逐步建立起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高效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与国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走合作联盟转型升级之路。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1、国有企业严格自律,加快体制转型,不断降低垄断水平,允许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各个领域,对民营经济实行准入大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参与产权重组,有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和出租方式转化为民营;鼓励国企与民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2、大型国有企业应更多地向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加强合作,相互在水、电、气、热方面建立循环经济形式;3、国有与民营企业应携手调整结构,共建“低碳经济”或“无炭经济”,为建设“绿色经济”作贡献;4、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包括产权交易的联盟,技术应用的联盟,人才共享的联盟,市场竞争的联盟等;5、今后新建大型国有企业,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包括产业链向地方民营企业延伸的内容,并争取同时设计、同时投产。6、认真贯彻落实《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坚决遏制侵占民营企业资产、无偿把民营企业转为国有企业等“国进民退”行为,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要鼓励民营大中小微企业之间、民企与跨国企业之间,采取多种合资合作方式,开辟国际发展空间,使民营企业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国际投资合作中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发展空间。

       四、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提升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认识,树立在转型升级中求发展的理念。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家的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切实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要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不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强发展紧迫感,增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

       (二)抓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要苦练内功,加强科技创新,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工艺的变革上。加强品牌建设,探索行业内和跨行业联合重组,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开拓省内外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管理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现代营销理念,拓展国内外市场。

       (三)完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和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引进和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切实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设立专门用于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

       (四)强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建立区域服务中心,将企业需要获得的担保、信贷、信息、研发、劳务、政府服务等打包成立一体化的服务机构。委托相关权威咨询机构做行业预警分析,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引导企业确定转型升级方向,及时规避经营风险。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对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尤其是能够带来新项目的人才,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选择、鼓励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改造。

       (五)优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政府要制定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并责成相关部门对政策落实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政府性的各种基金和科技创新投资等,应向转型升级的民营企业倾斜;采用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向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支柱行业、高科技企业及高附加值的企业倾斜,向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小企业倾斜。

[作者为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现为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甘肃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老科协专家委专家、农业分会顾问。]

  • 联系电话:010-84647718
  • 联系传真:010-84648565
  • 联系邮箱:office@ciccps.org
  • 联系地址: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备案号:京ICP备14018105号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电话:010-84647718|传真:010-84648565|邮编:10003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