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资讯 NEWS

服务您的热线:010-84647718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商会动态

郑跃文出席学习型中国-企业资本论坛

发布:信息部  来源:学习型中国网  时间:2016-04-25 11:53:16

       2016年4月22日,由学习型中国促进会、新华联集团、《资本市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学习型中国—企业资本论坛在北京新华联丽景温泉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投资智慧与融资之道。我会会长、科瑞集团董事长郑跃文出席论坛并做了主题演讲。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今天受邀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企业发展、讨论一下我们自己做企业的心得体会。我本人今年下海整30年,取得一点小的成绩,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跟很多企业家、跟傅总这样的大企业家一块比较的时候,我们都是小老弟,也没做太多的事。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自己做投资方面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真正的第一代企业家们还是从1984年中国正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文件出台以后,像中国科技人才开始纷纷从机关下海,我也算那一批吧。像四通、联想、科海、金海等一批优秀科技企业家从机关出来以后都在寻找企业发展之路,也在寻找中国的企业如何能够真正成为企业,靠在市场上打拼真正成为今后的佼佼者。但是,现在大家知道,这批里已经出现一大批不错的优秀企业,像联想就是我认为比较早的。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几句话,今天有很多成功企业家在这儿,也可能有一些正在寻找到底应该怎么做正在摸索道路的企业,我讲讲我们当年的体会。

       第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没想好去做,可能走不长远,这是我个人体会。当年我自己是选好了,我就是做投资,今天跟大家讲投资,可能在座里边一大堆人都告诉大家我也是做投资的,但是,当年说做投资,应该这么说吧,七八年前我告诉别人我是做投资的,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认同,包括跟地方政府和领导讲我是做投资的,甚至我有多大的企业,别人都没有把你当成真正认真干事的人。但是,我当年选择了做投资,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只是学财务的人员,我大学学财务的,研究生、博士是学金融的。别的不懂,只会做投资,我就选择了做投资。今天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做投资,我认为那个时候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变的过程,那个年代投什么呢?什么是市场最稀缺的那个时候就投什么,第一个阶段投资的是金融。我是对金融行业投资比较早的,1992年成立集团,1992年开始到1993年、1994年有十几个信用社,当时100万可以成立一个信用社,一下建十几个,一个信用社也就是一家银行,当时一年存款可以存1亿到3亿,十几个信用社,资本量一下就很大。1993年,全国工商联开会,我提出应该办银行,光办信用社还不过瘾,当年在工商联会议上我提出应该办银行,后来我们的领导带着我到统战部见王兆国部长,当时联想、四通等和我一块开会的企业一家出20几万块钱,十几家凑了几百万块钱,当时帮工商联成立银行,后来就写报告。当然,我也做了一点工作,组织写报告。从我们提出来到批准一个月时间,朱熔基总理批示:“同意办一家民营企业”,就是民生银行,批准以后,当时王岐山同志在人民银行做副行长,刚好分管金融,当时银行监管司司长找我谈话,说总理批准成立一家民营银行了,你们要做好了,不要成为改革的对象。民生银行成立以后,工商联让我在筹备组做了两年多副组长,帮助筹备,筹备完以后就离开了。后来我也参与了华夏银行改制成为股份制银行。后来参与了保险公司,做证券公司的大股东,我也进入董事会了,参与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工作。我讲这段历史,是想说在资源短缺的年代,最垄断的行业、最稀缺的行业,如果你入股,那个年代你是非常有效益的。像民生银行上市以后,过了七八年,我们算了帐,每一年的回报10倍,7年以后是70倍回报。华夏银行六七年时间,大概38倍回报。当年稀缺资源的投资是非常赚钱的,这是走过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在过去投资上市公司做PE阶段中,我们叫批准制、审核制。当年上市公司上市分指标,根本没有给企业上市机会,国企改革以后,朱镕基总理提出“三年脱困”,很好的脱困办法,小的卖干净,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小的卖掉,大的成立大的国有集团,现在国资委管的这些大企业,然后注资,然后增加资本金,稍微好一点的国有企业,可以剥离,剥离完了以后给指标,上市。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年代资本市场是怎么回事儿,不是规范的,而且上市以后不能自由流通,股票不能流通,但是可以圈钱。那时候叫“包装”,现在证监会查谁在“包装”,不允许再去做“包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问题要通过自身来解决。但是,当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那个年代做PE非常好做,给一个企业5倍市盈率、10倍市盈率,进去以后,第二年市盈率就会降低1倍,第三年又会降低1倍,原因是什么呢?那个年代企业增长、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缺流动资金,很少的钱给到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没有进入资本市场,只要你得到了1亿资金,回报率比较高,20%回报率的很多。如果给他1亿,一年周转2次,多4000万利润,算帐就能算出来。这时候资本市场是非常简单的,那个时候PE非常好做,我是90年代中期开始和联想成立联想科瑞中国电力,当时进入开关领域,后来又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开关厂,叫平高电器。90年代中期开始做PE投资,我们第一家上市公司是连云港的农业上市公司,当年收购的公司有些是国有的,有些是民营的,都是控股进去的,也不是战略投资。进去以后,经过两三年改造,PE做到2倍以下。进去以后标准化操作,做完以后,最后都能上市,所以,上市公司比较多。第二个发展周期是做PE投资,那个时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不管参与国企改革,还是参与中国其他企业的投资,那时候都能找到很好的标的,也能得到比较大的回报。

       现在中国到了下行压力很大的时期了,由短缺经济到上升经济,30多年经济高增长,现在到了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开始转型,希望扎扎实实把自己企业做好,这个时候应该通过并购,经济不好的时候,全球经济也好,中国经济也好,都应该是并购。去年4600亿美元并购热潮,原因是什么呢?世界经济也不好,中国经济也不好。所以,中国去年“走出去”是1400亿,60%以上的非金融类投资是并购,所有大企业现在谈的问题都是并购,下一步有什么快速发展的办法?并购。三年多以前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生物医药行业,我们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先做几单并购,国内可能要做到老大,三年过去了,我们做到了。现在我们奔着国际前几位,中国老大在国际上还是小儿科,在全球排十名左右,这次我们将“走出去”,到海外并购,今年一定要进入前五名,一定要走向国际,做一些大的并购。我们一直在海外谈,前几年在海外做了一些并购,日本、澳洲、英国做了一些并购,在英国、澳洲有两个上市公司。并购可能是下一轮发展的核心关键。今年1月4号上海市委书记找我们去谈创新中心的事,我谈到不一定技术创新就叫创新,只要把发展速度增上去了就是创新。这几年复合增长率保证了100%以上,《福布斯》把我们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一百强第20位,亚洲最具创新企业十强中我们排第5位。创新不单单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的创新。他们问我下一步发展中可以想些什么办法?我说上海应该成立一个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并购的并购交易平台,我说我们应该成立一个上海国际并购交易中心,他们听了以后说我们回去讨论讨论这个想法,应该不错。结果,2月1号就把我们邀请过去,要成立上海国际并购交易中心。

       希望以后有机会共同合作。我的自身业务也在不断并购,也做了一些并购基金,我想在医药领域下大力气,目前手头上医药并购企业也比较多,有哪位朋友今后在健康医药领域有好项目,我们可以交流,我们也可以参与,也可以作为投资人,大家可以多交流。我现在兼任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商会会长。在走出去过程中,像“一带一路”,每年组织中资企业走出去开会,已经开完三期了,像“一带一路”基金、中非基金,基金董事长都是我的副会长,大家在“走出去”的路上希望得到什么支持和帮助,我们为忠实的为大家做好服务。

       谢谢大家!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新活力资本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建孝,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永民,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硅谷创客资本CEO、畅销书《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作者赵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地方政府投资促进局负责人、投行人士、银行行长、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基金公司总裁、著名风险投资人及媒体记者等近6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 联系电话:010-84647718
  • 联系传真:010-84648565
  • 联系邮箱:office@ciccps.org
  • 联系地址: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备案号:京ICP备14018105号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电话:010-84647718|传真:010-84648565|邮编:10000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