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资讯 NEWS

服务您的热线:010-84647718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新闻快讯

中国海外投资急需“环境保险阀”

发布:信息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4-12-25 07:40:45

       2001年,国家在第十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应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寻找投资机会,这就是广为人知的“走出去”战略。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超过1070亿美元,但同时,涉及环境、劳工权益、社区发展、商业腐败等多方面问题也日渐增多。

       “走出去”背景下的农业冲突

       “不论是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都展现出中国影响世界的抱负,而这些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12月9日,非营利性的研究与咨询机构社会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蔡菲菲对记者说。相对水电、矿业等投资,中国农业的海外投资规模是非常小的。“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流/存量占对外投资总流/存量的比重均不足2%,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的农业直接投资占比都不到1%。”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研究员何君说,但“投资秩序”、“友好、可持续”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中国务农企业投资海外后,由于投资经营方式、并购手段不同和风俗习惯等差异,甚至与当地政府、企业及民众发生冲突。一些企业掠夺性的开发,也破坏了当地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矿业投资中环境等问题突出

       “不论是以境外直接投资流量还是境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计算,矿业都是中国海外投资的最重要行业之一。”环保组织创绿中心研究员毕连珊介绍,矿产品的出口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成为国内经济在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毕连珊介绍,目前,中国矿企在全世界范围都很活跃,从最早的国企主导,到现在民营企业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战略和方式也愈趋多元化,包括在当地设立全资子公司,或与其他中资企业、当地企业或外国企业进行合资;一些项目还会采用绿地投资方式,或以股权并购的方式进行。“中资企业习惯于优先发展与东道国政府强有力的关系,而较少考虑与当地社区和民间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这反而让项目更容易出现问题或增加企业的负面报道。”毕连珊说。

       调查显示,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给东道国带来了大量潜在的收益。如中国国内的矿业投资一样,海外项目潜在地带动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收入、利润、燃料等所征税收,特许权使用费,土地租金和许可证费用等都给东道国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海外企业绝大部分都没有在海外分支机构或项目组中设置环保安全部门或专员。我国金融机构本身同样缺乏在矿业、林业以及其他影响环境的工程方面的相关标准。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更是代表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企业也正积极‘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对外发展战略,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公共问题。”蔡菲菲说。

       12月9日,在多家环保组织联合举办的“超越国界——本土NGO倡导中国企业海外负责任投资研讨会”上,蔡菲菲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关系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本国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中国本土NGO(非政府组织)倡导中国企业海外负责任投资,以便为政策倡导打开更大空间。但目前,相对于政府和企业,中国本土NGO“走出去”的步伐明显滞后,关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机构也十分有限。而且这些NGO的工作议题集中,多为扶贫援助项目,较少关注到环境保护、社区发展、性别平等和劳工权益等议题。随着中国对外农业投资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中国境内NGO开始关注中国农业海外投资对东道国农户生计、土地权属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改进中国企业的行为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而努力。倡导中国企业海外负责任投资,涉及环境、劳工权益、社区发展、商业腐败等多方面问题,是本土NGO“走出去”的重要契机。

[原文有删减]

  • 联系电话:010-84647718
  • 联系传真:010-84648565
  • 联系邮箱:office@ciccps.org
  • 联系地址: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备案号:京ICP备14018105号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电话:010-84647718|传真:010-84648565|邮编:10000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