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
  • 专题首页
  • 关于论坛
    论坛简介
    主办单位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领导致辞
    嘉宾演讲
    论坛聚焦
    首届回顾
  • 现场图片
    主论坛
    云展会
    招商会
    实地参观
    会见外宾
    欢迎晚宴
    活动花絮
  • 走进襄垣
    襄垣县情
    襄垣产业
    襄垣优势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新闻中心

    领导致辞
    嘉宾演讲
    论坛聚焦
    首届回顾

    联系方式

    第二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
    电话:010-84647718
    传真:010-84648565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宾演讲
    嘉宾演讲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跃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有机会来襄垣参加第二次法显文化国际交流论坛,论坛的主办方希望我来讲当前的经济形势,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我觉得我们的“一带一路”要想进一步的行稳致远发展的更好,离不开当前经济的了解和把握,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主持人给我40分钟时间,我争取更快,我节约一些时间,我看日程已经多了一点了。
           强调一句我今天讲的所有内容都是我个人作为一个学者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的相关文献一些体会和见解,不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更不代表北京大学,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讲的是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首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做一点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做一点分析,大家都知道今年疫情冲击加上国际经济的恶化,中国经济处在改革开放以来处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困难时期,我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个大家都知道,昨天政治局常委开的会,对十三五的发展做了总结,2020年是我们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还是我们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的这么一个关键之年。
           同时大家还有印象没有?当初我们提出过要在2020,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我们的GDP和人均收入翻一番,我们研究了很多次,因为中国经济逐渐往下走的趋势,生产力在下滑。那么算下来,当时一般认为2020年的经济如果增速达到5.3%左右,我们翻一番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但是现在看来,今年以来的由于疫情冲击经济比较困难,肯定是达不到5.3%,那么我们这个翻一番的数字在数字上可能难以实现,当然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全世界是最好的。
           总之20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同时大家要留意到,2020年1月15号中美两国达成了贸易协议,本来我们以为第一个贸易基础之上,中美之间以及全球经济应该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这种平稳的发展对我们中国是有利的。
           但是新冠疫情大流行不期而至,完全打乱了计划,疫情使全球受到了非常重大的冲击,比如说统计局发表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是负的6.6,这是有纪录以来最差的季度,二季度恢复到3.2,三季度恢复到3.9,虽然低于,但是应该还是很不错的,在全世界是非常亮眼的,整前三季度达到了0.7%,第四季度没有疫情的丰富增长率非常高,所以全年是增长2%左右这是预计,这是全球当然是独一无二的,是最高的。
           那么我们说疫情之下虽然我们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但是疫情还是对我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我这有几个表格给大家看一下,简单说一下疫情之下经济分布明显分化,总的来说二产好于三产,大企业好于中小企业,这是前两个季度的GDP的分布走势图,下降的阶段就是,其中制造业是最差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我们现在实际上迫切需要的制造业有比较好的恢复,但是恰恰制造业的相对比较薄弱。
           6月份以后持续的反弹,但是制造业的投资仍然比较弱,第三个我们看到的特点就是高技术恢复比较快,我不详细说了,第四个消费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那后面大家看到双循环大家都知道,双循环所谓内循环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己在国内的生产和消费能够统一和协调起来。而我们中国消费一直疲弱,这是一个多年的老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疫情使大家收入下降,很多的活动不能开展,使我们受到严峻的挑战。
           还有失业情况我们国家公布了两个指标,一个是登记失业率,一个是调查失业率,我们有一个全国的城镇的调查失业率,还用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无论是城镇的还是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也好,失业都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上,进出口在上半年受损严重,但7月以后恢复的比较快,8、9两个月恢复的更好一点。但是总体上还是处在一个低位的水平。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从前面的情况来看,疫情是突发的变量,是一个瞬间出击,这些问题不是因为疫情才有的,疫情产生之前这些问题就已经存在,这就是我们看看我们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和特点,从中国来讲,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重大的转折关头,这就是传统的不可持续,这也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领导集体做的一致判断,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高增长几十年,已经把传统耗尽,容易获取的都拿到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了。
           而且中国经济现在发展这样的一个阶段,已经走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当年经济崩盘的关头,我们知道当初有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信息经济体他们发展是相当不错的,走到中等发展以后,就调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此后一蹶不振,你比如说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当年拉美的很多经济体,巴西、阿根廷等等都是这样的国家,但是他们发展中高收入以后,将陷入停滞,我们中国经济实际上就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

           大家都听过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是对这个有充分信心的,但是我也提醒我们不是自然而然的,天然的轻轻松松就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我们也不是没有落入中等陷阱的可能性的,中国就走到这样的关头,怎么样重蹈其他国家的覆辙呢?但是转型发展是难题,恐怕各位都有印象,转型发展、转型升级提了很多年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当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仍然不尽人意,为什么?因为现在不断的强化,不断的强调,就是这个任务仍然很艰巨。
           中国依靠的是后发优势,是跟随战略,自主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大家知道经济学讲究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什么呢?后发优势就是我们可以模仿可以学习,中国经济这几年发展下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整个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发展都是走的后发优势的道路,后发优势比先发优势轻松的多,就像长跑一样,后发优势就是跟跑,跟跑比领跑容易的多,比如说技术进步的方向不需要你探索,别人已经画出来了,朝着那个方向跟着走就是了。
           当你走到第一排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就是下一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没人提示你了,没人引领你了,你自己要判断。所以领跑自主创新比模仿学习和山寨要困难的多,北大有一个著名经济学家也是曾经担任过我们全国民营的副主席,林教授曾经有一个观点,中国经济可以以8%的增长率持续增长20年,前些年说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当然在经济学界受到质疑了,他不是没有依据的,他的依据就是中国依旧采取跟随战略,我们还有20年的时间跟着发达国家走的,他走什么我们走什么,跟着美国走。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的高科技阿里也好,腾讯也好,包括华为也好都是跟着学的,都是跟着模仿的,都是跟随的。对吧?那这样一种跟随模仿学习的路径比你领跑的路径轻松的多,更容易实现高增长。
           那他认为中国还有20年的时间可以继续跟随,当然现在情况不是这样了,所以我们过去几十年都是模仿学习和山寨,我们在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上恰恰是有短板的,为什么华为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推崇,就是因为华为有自己的创新力,在这个方面科技创新短板补齐是非常不容易的,国家说在芯片上要搞,像原子弹一样要搞,很好,但是我们毕竟不能在所有的高科技领域都搞举国体制,对吧,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芯片的一个项目。
           我们在很多的领域都处在落后的现象,处在断点,有可能都搞举国体制,都是重点吗?都是重点就没有重点了,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还是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自主创新的体制、自主创新的政策和自主创新的文化,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恰恰中国我们在体制、在机制、在市场化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还严重存在着各行业的垄断和歧视这些都阻碍着创新。我在大学工作了几十年,我对教育的发展情况是非常熟悉的,我在这方面存在很多的进展和很多的不足,这个恰恰是我们后面讲的双循环,双循环创新这一环就是这个。
           还有第三点当前的形势,经济政策的形势日益的紧迫、局促。怎么说?简单的说既要转型升级又要速度,转型升级是要往下拉经济增长速度的,但是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又需要增速,这两者互相抵触所以政策比较困难,比如房地产,过去若干年当我们经济不行的时候,我们就把房地产拿出来,房地产是一个最具有综合性的,带动最多产业部门的一个产业,房地产的繁荣会多来整个经济的大幅度的繁荣,但是带来很多问题金融的危机、风险无穷的问题,所以这党中央我也很钦佩,不以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我们要容忍下滑,不能以房地产刺激,房地产可以带来短期的提升,但是可以带来无穷的后患。
           这就是我们经济政策比较小,空间比较困难,这个选择是不容易的,同时我们的宽松政策,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经济学讲的宽松和紧缩,宽松政策是应对经济衰退的常备武器,经济不行就要宽松,但是过渡的宽松又是进入风险,2008年进入金融危机从那时候回到今天的常态很不容易,我们千万不能前功尽弃,这方面我也很欣赏、佩服我们金融部门的几个领导人,包括央行长现在的,是我的师兄,他在北大学习两年就到海外了,我们政策的货币政策维持这么长绝不能轻易的大水漫灌,绝不要轻易的放水,我认为从这届的领导人,他们是很懂经济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你不漫灌全世界都在漫灌,美国都在漫灌,你不漫灌就处在相对比较尴尬的境地,同时还提一句我们现在还有问题,就算漫灌为什么他们政策是对的,就算大水漫灌也不一定能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因为宽松我们说几种情况,一种实体宽松,一种虚拟宽松,一种房地产宽松,我们更希望放出来的货币都搞到实体经济里面去。
           但实际情况你一旦放开货币,货币就往房地产跑,全跑房地产去了。你让往这边他不走,专门走那边,对不对,这个东西不能拿行政手段,不能拿鞭子赶,实在不行房地产你卡住了,他就开始搞虚拟宽松,金融系统自我循环。
           这是中国这么多年以来的一个怪现象,今年国家把房地产和金融系统都卡的比较紧,所以会往哪跑?货币一部分户了股市,所以股市有所起色,股市不是公司多么好,而是钱多,去不了房地产,去不了虚拟经济,不得已去了股市,所以说宽松政策是很难的。
           还有一个转型空间日益,还有一个中国企业家信心的问题,前几年比较厉害,习主席开了几次座谈会,请民营企业开座谈给我们吃定心丸,座谈会很重要,但不是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我们工商联、民营经济合作商会相关部门做更多的工作,这是国内。
           再说说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这个有很多挑战,首先我有一个判断就是中国是我们过去的全国经济环境,这个给是中心外围结构,是产业转移的受益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市经济体系,通过引入外资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活力,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面融入经济循环,通过转移发展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和全球价值链。但是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以来,国际一系列变化对中国冲击巨大,首先大幅度萎缩,产业停滞,由于美国的空心化,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让回归,只不过特朗普的手段更极端一点。
           最后今年疫情以来,美、欧、日联合去中国化,同时华为、腾讯、阿里这些高科技的打压也是打压高科技的产业,与中国脱钩断链,我们搞的一带一路搞的推行理念,加上脱钩断链这样基本解体和瘫痪,最后特别留意大家WTO,美国的WTO破坏是全球化的致命一击,WTO的争论现在非常激烈,我们现在驻WTO的大使张部长我跟他比较熟悉,跟美国的驻WTO谢毅有过几次唇枪舌剑的争论,谢毅就说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因此你就不能参与WTO的活动当中来,我们说市场经济不是你美国垄断的标准,我们中国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等等。
           所以在WTO的争夺、斗争非常的剧烈,这也是维护全球体系,多边贸易,贸易最致命的环节。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将会是一个双边、逐边和区域化为主的碎片化结构,这是我们这样的一个环节。所以目前全球经济我说我自己说是在这样的时刻,同时产业链不断的消解崩溃。发达国家联手打压中国孤立中国,那么新型国家中的某一些大国比如说印度、巴西也在某些方面跟随他们,也加入其中。
           比如说疫苗好像巴西要买多少美元的疫苗,巴西总统一下就否决了,那个人号称小特朗普,华为的5G也取消等等,亚非拉国因为经济有限给我们的支持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就是说全国现在处于二战以来最不好的时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光明,这个去全球化去中国化能走多远,目前还不明确,我个人认为全球化有可能的,这个不展开说了。所以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是什么样的?中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必将萎缩,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收缩是一个大趋势,产业链区域化和价值观化不可避免,美国不是要搞价值观同盟嘛,就是说要找跟他有共同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建立产业分布和产业链,像中国这种非民族国家就是不能产生,这就是现象,我觉得这个不可避免,中国成为美国打压的对象,部分对象离开中国,那么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和打压成为常态。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外部环境,第一个问题讲完了,那么再有10分钟我讲讲第二个问题。

           就是双循环格局以及挑战和机遇,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大家都知道我们从外部和内部来说,先说外部中美贸易战的发生,疫情的冲击,中美冲突的加剧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这引了非常三个重要的人物,比如说基辛格,这位老先生96岁了,头脑还非常清醒,今年3月份就说新冠疫情肺炎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96岁的战略家的说法我们还是应该重视,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也经常发表一些言论,也很受重视,世界政策经济洗牌。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说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化正在走向终结,诸如此类,同时中美陷入新的冷战乃至局部热战,都不是不可能的,都有这种风险,都有这种危险。中国不可能依靠外部循环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两个因素,一个技术一个市场。
           这就是内循环和外循环最主要的关节点,还有我们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是非常好的倡议,而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单靠“一带一路”不足以支撑外循环,这是外部背景。
           从内部来看,中国自身发展依靠外部经济增长转到内部经济增长,我说了在过去的我们中国经济虽然很大,但只是一个循环当中的环节,所谓两头在外都听说了,这只是我们世界经济循环的一个环节而已,不是一个独立的循环,而我们未来要依靠外部的增长转成内部的经济增长。
           那过去若干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这样的,依靠内部因素,转型升级是什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技术上我们要依靠自主,另外一个市场上要依靠自主,这次党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的表述,这个精神早就有,但是这个表述第一次出现,这是提出的内部原因。
           那我们看看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和意涵,这是5月份两会第一次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27号习近平主席主持企业家座谈会强调,7月30号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国内大循环,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它的意思是什么?我的理解过去的中国经济就是全球的关键环节,但不是独立的循环。在技术、关键零部件、市场方面严重依赖外部。
           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就是要减少乃至摆脱对外部因素的过分依赖让中国经济独立完成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当然我们绝对不是排斥国际循环,我们会非常强调国际循环,进一步对外开放,但是未来我相信未来的国际循环一定是主动的、平等的和对等的循环,不是被动的不是谁占便宜谁吃亏的,不是非对等的,一定是对等的循环。
           未来外循环重点我觉得就是“一带一路”,还有技术互换,市场互换,我觉得一定是主动平等和对等的,过去实际上不是平等的,也不是主动的,我们是被动的,就是说我在很多产业不得不依靠美国技术,没有美国技术我们就完蛋,这主动什么?你不可能主动,绝对被动对不对,未来我们一定是主动的,你有一些技术的领先地方,我也有技术领先的地方,你不卖给我,我还不卖给你呢,我们就交换,所以未来一定是技术互换,一定是市场互换,我们要真正进入到技术互换和市场阶段的互换,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主动的了,我们就是平等和对等的了,未来国际经济经贸关系占人家便宜也是没这可能了,他都把你视为发达国家了,美国特朗普非常强调,中国是对等,我是3%,你也是3%,行不行,你不说开放市场吗?咱们都降到3%行不行,未来一定是对等的,未来的双循环我们重点强调“一带一路”的建设,更大规模的发展,跟发达国家我们是技术互换和市场互换,那么这一块就是主动的,就是平等的,就是对等的。
           那么双循环的格局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我觉得这么几个机遇,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将是未来相当时期的战略性时期,我不敢说太多,这个多少呢?一二十年肯定的,赛场我也不敢说了,说不出来了,双循环长期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奠定了什么基础?奠定了自主技术,自主研发、内部市场的基础。
           还有双循环和国民经济的断长板、补短板,因为自主升级我们提出了好多年了,我印象中起码有20年了,但是很多地方不如意,为什么?照过去日子还可以过,那创新都是逼出来的,梁山一定是逼着上去的,不逼谁也不会上梁山,企业的日子原来过的好好的,谁也不愿意创新,我简单的模仿模仿可以赚钱,我创新干嘛,只有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得不创新所以这逼着我们创新,这为我们长期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双循环还有一个机遇就是为中国机遇更均衡的发展,为消费振兴以福利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说这么多年我们的消费一直是弱项,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什么时候以消费为主了?我们就有长期发展的规划了,现在越来越差。那么这种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的政策战略的提出,为我们的经济更均衡的发展,因为真的消费发展了,消费振兴了,更加强调消费了,我们每一个老百姓才能享受到实惠和福利。
           最后一点双循环格局为“一带一路”赋予了特殊意义,“一带一路”很重要,过去就很重要,未来会更重要。是我们对外经济循环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么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疫情讨论比较少,但是中央憋着大招,“一带一路”怎么获得新的发展,这个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双循环的战略提出也有挑战,挑战什么?首先我们在正确理解外循环和内循环,我们关起门自己过日子,不是那么回事,内外循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未来相当长时间我们技术领域依然需要发达国家,需要和他们合作,当然刚才讲了不是被动合作,不是求着他卖给我们,我们是掌握一定资源和他平等合作,但是一定要和发达国家合作的,我们一定还需要外资的,我们需要新的产业从国外输入的,我们一定要改善自己的营商环境,我们一定要和自己的相关政策更加接轨国际,更加能够吸引国外的企业家,所以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辨证关系非常重要。
           第二,我的理解当中,我搞经济搞了40年了,当代的理想经济是大循环,人为撕裂不是最好的选题,资本家、企业家都需要大循环,哪有钱去哪,什么地方发财去哪里,他才不管什么意识形态、什么体制机制。难题不在经济而在政治,我们说实话内循环我理解是现实情况不得已的选择,将来如果真的全球的格局全球的发展有了共识,有了共同的规则我觉得未来全球化,全球大循环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三,内循环的实现也不容易,有很多障碍。比如说产业链的断点很多,不是一下就能搞的上来的,我说了举国体制在某些区域有限,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都搞举国体制,同时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哪那么容易,怎么办?那中央给全国人民发钱,中央的钱从哪来?中央已经穷的够呛了,发那么多国债了,怎么发钱?每人发一万块钱,那得印1万块,那跟没发一样,所以扩大内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原创技术我们教育的发展,这都是有很大挑战的。
           最后我们要谨防内循环,避免封闭闭关锁国的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政策,这方面党中央也是一再强调的。谢谢大家的聆听,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上一条: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秘书长顾汉春致辞  下一条: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致辞

    专题首页| 关于论坛| 新闻中心| 现场图片| 走进襄垣|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第二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国际交流高峰论坛 | 联系电话:010-84647718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际企业大厦B座9层